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正文

化解负面情绪 撸猫、撸狗等宠物经济成“疗愈经济”重要形态

“95后”白领黄昉自今年5月份以来,每周都会到花艺工作室学习插花。“疫情之下,现代人的焦虑感与日俱增。”黄昉说,正是将情绪寄存于插花这座“精神疗愈所”,自己才得以释放焦虑,重塑需求,并快速高效地“二次开启”新生活。

当前,随着中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民众因疫情带来的焦虑感等负面情绪正逐步化解,以减压消费、慰藉消费、惊喜消费、孤独经济等为表现的“疗愈经济”正逆市上扬。

“疗愈经济”的走热源于庞大的市场潜力。在知萌咨询机构发布的《2019中国消费趋势报告》中指出,有76.2%的消费者会感觉到焦虑,来自工作、家庭责任、金钱、经济形势和家人健康的压力成为焦虑的5大主要来源,因此,为心灵“按摩”的“疗愈经济”成为新刚需。

如今,伴随多年本土化演变,“疗愈经济”衍生形式愈发多元。如品茗、瑜伽等减压型消费;食疗、芳疗等养生型消费;一人食餐厅、胶囊酒店等孤独型消费;撸猫、撸狗等宠物经济……这些都成为“疗愈经济”的重要形态。

网购也是“疗愈经济”的重要一环。在电商平台搜索关键字“解压神器”,月销过万店铺比比皆是。安神香薰、茶道用具、减压骰子、拼图、捏捏乐等“无聊小物”正成为买家追求慢生活的“新宠”。

事实上,“疗愈经济”并非“中国特色”。20世纪末期,“疗愈系”一词流行于日本,之后又延伸出“疗愈系”音乐、小说、漫画等产物;2006年,克罗地亚开办了一家失恋博物馆,到2016年,这家博物馆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开设分馆……

“疗愈经济”盛行的当下,关于其利弊之争层出不穷。有观点认为,“疗愈经济”是在过度贩卖焦虑,制造恐慌;也有观点认为,“花钱买快乐”反映的是纯粹的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下的一种消费行为。

“疫情如镜,映照消费观念的转变。”从事多年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心理咨询师徐天认为,中国消费市场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其实无论是“为情绪埋单”的消费主义作祟,还是受疫情影响而产生的需求转变,这种更关注感性利益的消费模式,都是人们主动为情感纾困,用“小确幸”温和反击困境的表现,也是人们对自处新模式“新常态”的全新探索。(郝烨)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 疗愈经济

热门资讯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