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国家医保目录调整力度空前,且首次尝试对目录内药品进行降价谈判。今后,每年对医保药品目录的调整工作将成为常态,有望进一步在“性价比”上拓展医疗保障的广度和深度,切实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让人民群众享受改革成果。
日前,国家医保局、人社部公布《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0年)》(简称《目录》)。在本次调整中,119种药品被调入,29种药品被调出,最终《目录》有药品2800种,其中西药1426种、中成药1374种,中西药比例基本持平。新版《目录》自今年3月1日起正式执行。
此次国家医保目录调整力度空前,且首次尝试对目录内药品进行降价谈判。共有162种药品进行了谈判,为历史最多的一次。新调入的药品含独家药品96种,非独家药品23种,共涉及31个临床组别,占所有临床组别的86%。专家表示,新入围药品在降价幅度和临床效果上实现了“较高性价比”。
此次国家医保目录调整会对老百姓产生哪些影响?记者采访了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专家以及企业界人士。
药价大幅下降
国家医保局表示,本次《目录》调整工作,共有162种药品进行了谈判,119种药品谈判成功,成功率为73.46%,谈判成功的药品平均降价50.64%。以最受关注的抗癌药为例,2018年国家医保局组织开展了抗癌药专项准入谈判,最终17种药品谈判成功纳入目录,并于2020年底协议到期;14种独家药品按规则进行了续约或再次谈判,平均降幅为14.95%,个别一线抗癌药降幅超过60%。
“经测算,14种抗癌药降价,预计2021年可为癌症患者节省30多亿元。本次调整新增了17种抗癌药,包括仑伐替尼等新药、好药,目录内癌症用药的保障水平明显提升。”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熊先军表示,谈判成功药品共涉及31个临床组别,占所有临床组别的86%,患者受益面非常广泛。
“2020年新增的肿瘤药物都是这一两年新上市的主流用药,有明确的临床适应症。”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石远凯表示,《目录》基本覆盖了各主要器官癌症的主流治疗药物,常见的肺癌、乳腺癌药物增加了,一些不常见的肿瘤也有了可以用的药品。
谈及儿童用药情况时,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冀晓华表示,本次医保谈判共收录7种儿科用药,充分考虑到了药物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药物均以口服液、颗粒为主,易于患者服用。增补的儿童用药都是临床最常用的,由于儿科门诊呼吸系统与消化系统疾病占很大比例,本次调整用药特别针对这两种疾病做了专门收录。
国家医保局测算,新增的119种药品多数是经过谈判实现降价的独家药品,预计2021年增加的基金支出与谈判和调出药品所腾出的空间基本相当。另一方面,从患者负担情况看,通过谈判降价和医保报销,预计2021年可累计为患者减负约280亿元。
医保经济性提升
记者从国家医保局了解到,2020年10月份到12月份,在企业申报基础上,国家医保局建立了评审药品数据库。历经专家评审阶段到谈判阶段,对拟谈判药品开展测算。期间,邀请企业进行逐一面对面沟通,充分听取企业的意见建议,组织谈判专家紧锣密鼓开展工作。
“简单说,就是在谈判规则下,引导药企给出可以接受的最低价。”上海市医疗保障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处处长龚波说,绝不能因为个人同情而忽略了为参保人员争取最大让利的谈判职责,绝不在谈判中“点到为止”。
“我们基金测算组尽可能在测算过程中对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全面考虑,拓宽测算的广度和深度,客观地评估评价谈判药品的真实价值,同时兼顾基金的承受能力给出合理的谈判价格,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让绝大多数患者能够享受到谈判药品的成果。”北京市医保中心主任、国家医保DRG付费技术指导组组长郑杰表示。
其实,此次药品谈判设定申报条件时就已未雨绸缪:一是要更好满足临床需求,二是更好与新药审批工作衔接,实现药品审批与医保评审“无缝衔接”,体现鼓励新药创制的导向,三是照顾临床用药延续性。
即使是在原目录内的药品,也要不断提升经济性。这次谈判的一个特点,是首次尝试对目录内药品进行降价谈判。评审专家按照程序遴选了价格或费用偏高、基金占用较多的14种独家药品进行降价谈判,14种药品均谈判成功并保留在《目录》内,平均降价43.46%。熊先军说:“我国每年都开展医保药品目录的调整工作将成为常态,在‘性价比’上拓展医疗保障的广度和深度。”
支持新药申报
值得注意的是,为更好满足患者对新上市药品的需求,此次医保目录调整将2020年8月17日前上市的药品均纳入调整范围,有16种2020年新上市的药品被纳入《目录》。企业界人士表示,此次谈判,释放出支持新药、以患者需求为中心的鲜明导向,在确保患者用上降价药的同时,也在保障患者及时用上新药上作出了努力,进一步鼓励了企业开展新药物研发的信心。
“大家都很清楚创新有多难,尤其是做原创新药更难——药品研发周期至少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高投入、高风险、投资回报周期过长。如果不能及时进入医保,将严重影响医药企业的发展甚至生存。”桑枝总生物碱上市许可持有人——北京五和博澳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岳升表示,此次《目录》调整实施企业申报制,渠道更加畅通高效。
得益于2020年医保目录调整政策的改革,降血糖新药“桑枝总生物碱”有幸成为为数不多的当年获批、当年国谈进医保的品种。黄岳升说:“虽然产品刚上市就降价,但作为企业代表还是感受到了国家医保局及专家们对创新药给予的认可和大力支持,我们愿意以微利投入市场,推动行业良性发展。”
“医保谈判以及相关配套政策,旨在给予企业以量换价的稳定预期,在降低药品价格、减少患者经济负担、减轻医保基金压力的同时,给予企业合理利润空间,用于持续的创新和发展。”阿斯利康制药公司中国副总裁黄彬举例,阿斯利康公司的奥希替尼片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三代靶向药物,较前代产品有明显的临床优势。在成功通过2018年和2020年针对新的适应症的两轮医保目录谈判后,奥希替尼片目前在国内的价格已远低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充分体现了尽最大可能惠及患者的承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吴佳佳)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 国家医保目录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