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杭州银行",600926.SH)1月5日发布公告,关于一起包含借款合同本金8.37亿元以及相应利息、罚息、复利的借款纠纷,虽其已向上海金融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但因"被执行人暂无财产可供执行",执行程序终结。
尽管该行在公告中解释称,"公司已对本次诉讼所涉贷款计提相应贷款损失准备,预计本次诉讼事项不会对公司的本期利润或期后利润造成重大影响。"
然而,该行近几年减值损失大幅攀升引起投资者关注的同时,证监会在其可转债发行申请的反馈意见中也重点发问。
据杭州银行2020年三季报,截至三季度末,该行资产同比增长13.3%,营收增速为16.24%,而同期归母净利润增速则为5.11%,这其中的差距,与杭州银行信用减值损失的大幅攀升不无关系。
就上述问题,《投资者网》致电致函联系杭州银行,工作人员称"一切以对外披露信息为准"。
收益率指标垫底可比上市城商行
杭州银行成立于1996年9月,2016年于上交所上市。该行位于长三角经济圈,中国城市化程度最高、城镇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有良好的地理区位条件,现已发展成为一家资产质量良好、经营业绩优良、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前列的区域性股份制银行。
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杭州银行总资产1.11万亿元,同比增长13.3%。二级市场上,截至1月15日收盘,其总市值922.15亿元,两个指标都在A股上市城商行中排名中前列(见图1)。
然而其净利润的增速,却有点"拖后腿"。
截至2020年前三季度,杭州银行营收186.52 亿元,同比增长 16.24%;归母净利润55.77 亿元,同比增长 5.11%,相对于16.24%的营收增速,以及13.3%的资产增速,净利润增速表现明显落后。
更难堪的是,据Wind数据,该行的资产收益率ROA和净资产收益率ROE,在可比上市城商行中排名垫底(见图2)。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上述差异呢?
据2020年三季报,(减值损失前)营业利润 138.90 亿元,同比增长 18.51%,归母净利润(减值损失后) 55.77 亿元,同比增长 5.11%。
这一前一后利润增速的差距,正是因为该行当期"减值损失"的大幅增长。
资产减值损失大幅攀升
近几年,杭州银行的减值损失大幅攀升,在引起投资者关注的同时,证监会在其可转债发行申请的反馈意见中也重点问询。
反馈意见中提到,2017年至2020年前三季度"申请人(杭州银行)信用减值损失分别为45.26亿元、60.10亿元、77.63 亿元和74.33亿元,金额较高且增长较快。"
就其信用减值损失的金额较高,杭州银行在回复中称,"主要是2020年的新冠外部环境影响,"以及"更加审慎的风险管控措施,为有效应对风险,加大风险抵补能力,加大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力度。"
对于信用减值损失的增速,杭州银行解释称,"报告期内,申请人贷款总额、金融投资总额均随资产总额的增加而不断上升,与此相应,申请人报告期内信用减值损失随着各类资产总额的增加而不断上升。"
从趋势上看,总资产和贷款余额的确在逐年上升,不过,两者的增速,远不及信用减值损失的增速(见表1)(特别说明:2019 年 1 月 1 日起,申请人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按预期信用损失模型计算相关信贷资产发生违约事件的损失期望值确认相应的贷款减值准备,本文开头提及的8亿多贷款减值损失,包括在当期信用减值损失当中)。
通过表1不难看出,杭州银行的信用减值损失增速,远高于同期的总资产增速、贷款余额增速和营收增速。当然,这也就不难解释证监会在反馈意见中有"(信用减值损失)增幅明显高于业务规模增幅"的问询了。
杭州银行在回复证监会的反馈意见中特别提到,2017年至2020年三季度,分别计提了贷款减值损失 54.15 亿元、71.72 亿元、57.05 亿元和 43.91 亿元。拨贷比分别为 4.92%、4.23%、3.71%和 3.36%,显著高于中国银监会2.5%的最低监管要求,也比同样位于长三角地区的上海银行和宁波银行还要高出不少(见表2)。
不止如此,该行的拨备覆盖率为 453.16%,超出监管要求2倍还要多,这究竟是为何?
大幅计提的贷款减值准备,势必蚕食杭州银行当期净利润,而这恰是证监会对该行提到的第二个疑问,"相关减值准备计提是否存在通过一次性计提、跨期计提调节利润的情形。"而这一点,也备受投资者关注。
业内人士告诉《投资者网》,"部分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担心企业计提太多减值从而影响净利润,市场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进而影响股价。"若股价受此影响而长期低迷,一定程度上,或将为该行计划中的可转债未来的转股率,增加变数。
资本充足率指标堪忧
此外,杭州银行资本充足率相关指标也受到投资者关注,尤其是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
数据显示,2020年9月末,该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及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4.41%,10.8%和8.48%,较2019年末均有所上升,原因是"通过非公开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对资本进行了外源补充所致"。
翻看近几年财报,2017年至2019年,该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和一级资本充足率呈下降趋势,尤其是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在2019年底降至8.08%,仅高于监管要求0.58个百分点。资本补充承压。
在上证e互动平台,也有投资者关注到该行核心资本充足率偏低的问题。杭州银行回复时亦提到,"公司上市以来始终保持较高的现金分红比例,主动实施了更趋审慎的拨备计提政策,当前拨备覆盖率水平已在上市银行中处于较高水平,因此造成公司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偏低。"。
据Wind,去年8月28日,该行发布了可转债可行性报告和相关预案,倒是与互动平台上这位投资者的提议 "不谋而合",公告中称,"本次发行可转债募集的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支持公司未来各项业务发展,在可转债持有人转股后按照相关监管要求用于补充公司核心一级资本。"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相比优先股、二级债,可转债转股后可直接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可转债递延摊薄每股收益,当期不影响盈利指标;尚未转股前,可转债作为负债端融资手段,成本较低。对于投资者而言,可转债进可攻退可守,功能性较强。适合战略性投资安排。"
近几年,受大环境影响,银行股吸引力下降,银行可转债的投资者转股意愿下降,目前来看,多数银行的可转债转股率较低。
就目前银行可转债较低的转股率状况,或将影响该行的"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举措。《投资者网》专门向杭州银行致函提问有无其他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方案,未收到相关回复。
就目前来看,以"审慎"和"新冠疫情"为由计提的减值损失大幅攀升,的确影响了杭州银行的净利润增速、资本回报率和资本充足指标。。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 可转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