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5月出炉的《2020年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强》榜单上,武汉人才吸引力指数位居第十一位,较2019年上升一位。
这份榜单,释放出当前人才流动的一个重要趋势:武汉、杭州、南京、苏州、成都等大批“新一线”城市的人才加速崛起。中国的人才迁徙,正在城市梯度间,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
武汉的人才总量超过285万。仅在高端人才领域,就拥有74位两院院士,655名国家级重点领军人才,690名省级专家,以及8000多名市级专家人才。
与人才同等重要的,是吸引人才。2017年,武汉人才流入“由负转正”,并已连续4年成为人才净流入城市。
押上全部身家归零创业
他放弃深圳户口成为“新武汉人”
都说五十知天命。
赵勇在他踏入51岁的2021年,做了一个“搏命”的决定:创业。
这个决定,令整个行业为之一震。因为他放弃的上一个职业身份,是TCL集团副总裁、武汉华星光电总经理。
作为中国显示面板领域的顶级职业经理人,赵勇带领武汉华星光电一万多名员工,建起t3、t4两大面板厂,为光谷崛起成为世界最大的中小尺寸显示面板基地,立下汗马功劳。
“归零创业,是因为我国的显示面板产业,现在总体上已是世界第一。为了这一天,我在显示领域奋斗了26年。我想换个赛道,为我国半导体产业重新开始。”7月8日,在位于光谷佳园路的高科大厦孵化器见到赵勇时,他已搬入了新公司的过渡办公室。
在这3天前,赵勇的武汉新创元半导体有限公司,正式拿到营业执照,注册成立。
“新创元,倒过来念就是原创新,将来我们就要靠自主创新取得竞争优势。”他说,他把这些年所有的股权、期权激励都折了现,再加上积蓄,全投进去了。“这是我第一次创业,押上了全部身家。”
新公司瞄准方向为集成电路产业链中的IC载板,相当于芯片的“地基”。IC载板是集成电路封测环节的第一主料,我国在该领域的全球市场份额不到5%,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芯片产业,未来成长空间巨大。
获悉赵勇创业,多个企业和城市,纷纷提出各种优惠政策和条件,争夺赵勇。有的企业开出3倍年薪,请他掌舵;有的城市甚至提出,只要他的项目落地,直接给上亿资金支持。
但,赵勇却低调地将户口从深圳迁到武汉,买房安家,从此成为真正的“新武汉人”。
——为什么是武汉?
在被问到影响他做出选择的最关键因素时,赵勇脱口而出:“一是产业,二是人。”
他说,武汉是国家级集成电路产业基地,产业规模全国领先。此外,IC载板的许多技术资源、设备供应商、材料供应商等,都与半导体芯片和显示面板产业是相通的,在武汉有利于整合资源、产业协同。
为了服务赵勇团队创业,光谷的招才、招商两大部门,出动了4名专业对口领域的清华博士,其中2名博士还是局长。
武汉东湖高新区招才局局长余季生说,在人才的金字塔结构中,不同层级的人才所需要的支持是不同的。对大学生等年轻人才来说,城市的吸引力主要是就业空间、落户便利度和房价等;对中高端人才而言,更看重的是个人发展空间,包括有竞争力的企业和产业平台、薪酬等。“而像赵勇这类顶尖人才,他们在意的,是这座城市能不能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
入汉3年连设两大总部
“千亿企业享受什么服务,讯飞就享受什么服务”
人才流入,反映的是一个城市对人才“引得来”的能力。而人才净流入,则是“留得住”的能力。
7月6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太子湖创新谷,搭满脚手架的二期1号楼,正在紧锣密鼓进行内外装修。年底,这里将成为人工智能领军企业科大讯飞华中总部所在地。
1.2万平方米、上下4层的独立办公区,拎包入住,5年免租。企业临时办公没有场地,车谷人才创新港便腾出整层楼供科大讯飞过渡办公,租金、水电一应俱免。
2017年,科大讯飞武汉总部落户光谷。2020年,科大讯飞华中总部落子车谷。
是什么吸引科大讯飞一再重仓武汉?
“人才和企业,是双向奔赴的互相选择。过去是大企业在哪里,人才就跟到哪里;现在是哪里有人才,企业就跟到哪里。”科大讯飞湖北公司总经理蔡晴直言,武汉丰沛的人才储备,已是许多高科技企业的必争之地。过去4年,武汉新经济“第二总部”达80多家,形成了全国独特的经济现象,也为一线城市的人才回流,开辟了新的“生态雨林”。
2017年,科大讯飞武汉总部从200人起步,2019年达到1000人。今年底,“双谷”两大基地加起来,预计将超过2000人。
蔡晴介绍,光谷基地定位为全国除总部外最大的研发中心,车谷则布局华中总部、人工智能产业加速中心和华中人工智能研究院,两边错位发展,相互促进。“未来5年,华中总部计划达到3000人规模,研发中心规模也将持续扩大。”
“在这里,千亿企业享受什么服务,讯飞就享受什么服务!”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一级调研员杨龙啟看来,以科大讯飞为代表的新经济企业的到来,是车谷当前产业转型的重要风向标。讯飞落户后,已有多家高新技术企业落户,并还将吸引更多人工智能团队进驻。他们将给这座庞大的汽车之城,带来全新的人才生态和创新生态。
连续4年人才净流入背后
285万人才将梦想托付给武汉
2020年,人才向武汉流入的前五大城市分别为北京、深圳、成都、西安和上海。
据智联招聘预测,今年武汉约有32.7万名大学应届毕业生,其中62.1%有意向留在武汉发展,这一比例较去年增加19个百分点。
过去4年,武汉新增留汉大学生139万人,其中落户64.6万人。“2017年,武汉提出用5年留下百万大学生,但2019年就达到了109万。”武汉市招才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全国人才净流入的新一线城市中,杭州的人才吸引力主要得益于以电商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其薪酬在十大人才集聚城市中位列第四,甚至超过广州。南京和重庆,也均得益于产业发展和人才政策的拉动。
武汉连续4年的人才净流入,靠的是什么?
“一是产业竞争力,二是人居成本,三是招才引智举措和政策的持续发力。”该局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光芯屏端网”等武汉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加码,华为、华星光电等头部企业扎堆,对中高端人才流入影响明显。小米武汉总部的落户,将武汉“第二总部”集聚推向了高潮,许多在汉“第二总部”企业员工,都是拿着一线城市的薪酬,回流武汉落户安家。
作为全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武汉拥有92所高校,130万在校大学生,各类人才总量居全国第一方阵。
但一个城市的人才后劲有多大,归根结底在于体制机制与改革创新的力度有多大。
武汉是在全国同类城市中,最早放开落户限制、实施人才落户“零门槛”的城市,户籍制度改革被列为第一批全面创新改革经验,向全国推广。
“以前大学生非要有工作才能落户,2017年提出脱钩后,大学生落户与就业不相干。”该局负责人称,凡40岁以内、毕业不到5年的大学生,都能在武汉落户。
武汉倡导的“大人才观”,更打破部门条框和身份观念,在全国首次采取聘任方式,面向高校和企业引入急需紧缺人才,担任政府部门的副局长、公务员。
今年5月,借鉴深圳等地经验,武汉人才集团揭牌;6月,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成立。战鼓催征,如何更好运用市场化和专业化手段,打造“人才风口”城市,赋能城市发展,成为新时期的武汉命题。
“285万人才,将他们的梦想托付给这座城市。这是他们的未来,也是武汉的未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墨 严芳婷)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