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正文

济南第一条城市快速路顺河高架路:城市交通发展史上浓墨重彩一笔

每个济南人的记忆里,都封存着一座过去的济南城。

由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与济南报业影像档案馆推出的“济南记忆影像保护工程”系列报道,借助一张张城市影像,追溯城市过去,重温城市变迁,唤醒我们的城市记忆。在怀旧的情感共鸣中,珍惜城市的当下,展望城市的未来。

这不仅仅是一场老济南人的集体怀旧,也是在向更多的人诉说这座城市的历史——济南的昨天是什么模样,有什么东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又是怎样的传承,从一代又一代人那里延绵至今,而这一切,正是这座城市的精神内核。

在济南城中,贯穿南北的顺河高架路犹如彩虹般跨越在城市上空,雄伟美观。整条高架路线型流畅如行云流水,路下是平展的停车场,最下层的行洪河道中,湍急的流水似在奏唱城市发展的凯歌。

自1998年10月1日通车以来,这条满载着济南人记忆的高架路已经运行23载。春去秋来,寒来暑往,顺河高架路不仅承载着贯通济南南北交通的职能,更在风风雨雨中记录着属于这座城市的喧嚣与繁华,见证着城市的发展与进步。

城市呼唤一条贯通南北的快速路

济南城市布局东西狭长。因受津浦、胶济铁路及大明湖的阻隔,城市缺少通畅的南北干道,自纬十二路至历山路的近7公里范围内,仅有一条通畅的南北干道即纬二路。从上世纪90年代起,纬二路的交通流量日益增大,许多路段阻塞严重。资料数据显示,1985年济南第一次进行交通状况调查时,仅有机动车4万辆;10年后的1995年,机动车达30万辆,增加至7倍之多。而市区道路长度只增加了0.3倍,面积仅增长一倍。因此,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整座城市迫切呼唤一条贯通南北的快速路。

根据当时的道路现状以及车辆情况,在顺河街河道上拓宽改造一条主干道是合理的,但因何必须是高架路?时任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院长的刘玉欣提出,顺河街不具备将河道棚盖起来,在上面修一条路的条件,因为现有的河道断面已经不能满足百年一遇的防洪要求,棚盖起来不足以消解洪水对城市的威胁。如果加宽现有河道,防洪河道清淤又成了大问题。此外,河道两岸当时已有不少大型建筑,拆迁也是极难实现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建设顺河高架路成了唯一的可行方式。

“谁能提出一个比高架路方案更好的方案,悬赏10万元。”当时刘玉欣这样喊出来。在1996年8月29日山东省省会规划建设委员会举行的专家讨论会上,与会专家对顺河高架路建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顺河高架路的建设是缓解纬二路的交通压力,分流城市南北快速车流的理想措施。当然,高架路的科研成果是众多人员智慧的结晶。

1997年,中共济南市委、市政府为落实中共山东省委关于“济南五年大变样”的指示精神,决定兴建顺河高架路。顺河高架路工程建设由市工程指挥部统一协调组织,济南市市政设计研究院设计,由济南第一、第二市政工程公司,市第一、第二建筑工程总公司和山东三箭置业集团有限公司、市城建材料开发服务中心、济南沥青混凝土厂和济南市路灯管理处等单位承建。

当时,在城市修建一条贯通南北的高架路,不仅国内城市尚不多见,在济南更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大工程。宏大的工程规模,巨额的投资以及高难度的技术,无不对设计和建设人员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设计和施工难度前所未有

顺河高架路是济南第一条城市快速路,设计和施工难度前所未有。它在结构设计上充分利用了防洪沟,因此平面线形比较复杂,曲线总长度占高架路总长度的82%。桥梁结构种类繁多,上部结构以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为主,跨越交叉处和小半径曲线桥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钢-混组合梁连续箱梁和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下部结构基础以大直径钻孔灌注桩为主,桥墩采用门形刚架、独柱墩、倒“IJ”形墩等多种形式。

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周建林当年在这项工程中负责了玉函立交桥的设计和建设工作。据他回忆,为了能够更科学地完成这项工程,前前后后出了上百份设计稿,每次都在“推翻”和“重新设计”中找寻更加科学、实用、有效的设计方案。玉函立交桥的设计施工难度很大,因为牵扯到附近山东省体育中心的占地以及周边密集的居民小区的拆迁工作,在资金也不太充足的情况下,最终呈现了一座半苜蓿叶形的部分互通立交桥。

在施工过程中,方案也根据实际情况随时更改。周建林回忆说,在施工过程中曾经挖到过一条电缆,既不能破坏也不能暴露,只能马上填埋并重新设计路线图。“像这样因为突发事件而更改设计方案的情况不止一次。”周建林回忆说。

现任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的牟林海主要负责了经一路、经四路、经七路3个工程节点的主要工作。他谈到:“顺河高架路的建成采用了很多新技术,特别是高架路在跨经一路、经四路、经七路的施工过程中,这3条东西向的道路不允许交通中断,这几处工程节点的方案遴选费了很大的工夫。最后采用了当时国内比较先进的钢和钢筋混凝土组合梁结构,极大地缓解了交通压力,也缩短了工期。”

为了顺利完工,除了所有工作人员艰苦工作之外,他们还充分发挥才智解决了各种疑难问题。周建林说,冬季温度过低会使混凝土的耐久性受到严重影响,这个问题迫切需要解决。“为了防止混凝土被冻,我们想了很多办法均无明显效果。后来突发奇想使用电热毯这种最土最笨的办法,最终顺利解决了这个问题。

“顽强拼搏,敢打必胜”的高架路精神

按照一般的工程施工周期,顺河高架路的计划建设工期是两年。为了抢在1998年国庆节之前完工,所有参建人员都做出了极大的努力。广大建设者连续开展5个建设高潮,冬战严寒,夏斗酷暑,精心施工。有的参建人员甚至连回家结婚的时间都没有,顺河高架一期的参建人员韩慧清就直接在工地上结了婚。通车后,为了纪念400多天的付出,他特意带了相机在桥上留影。这条高架路,见证了他的事业和爱情。

济南市民也热切关注着这条高架路的建设。牟林海回忆说,通车前三天允许市民到桥上去游览和观瞻我们这座城市的第一条高架路,济南市民欣喜异常。在济南报业档案影像馆收藏的一些老照片中可以看到,当时顺河高架路上人流如织,人们或是骑着自行车或是步行,徜徉在崭新的路面上,体验“空中行走”的感觉,触摸城市的发展脉动。不光市民,很多参与建设的人员也纷纷拍照留念,纪念城市交通发展史上这浓墨重彩的一笔。

1998年10月1日,顺河高架路胜利竣工共通车,比预定工期提前8个月。通车当天,诸多省市领导参加了通车典礼,6名一线设计、施工人员代表为竣工通车剪彩。在随后举行的“济南市顺河高架路工程建设总结表彰大会”上,会议全面回顾总结高架路工程建设,高度评价广大施工建设者所创造的“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敢打必胜、争创一流”的高架路精神,号召全市各行各业学习借鉴高架路精神。

建设成的顺河高架路以雄伟之姿矗立于济南繁华市区。它南起玉函立交,北至北园大街,穿越市中、天桥两区,横跨经十路、经七路、经四路、经一路主干道和胶济铁路,长5.2公里。高架路宽18.5米,双向4车道,面积12.25万平方米,设计通行能力为每小时4000辆,是济南市一流快速干道。顺河街高架路建成后达到了预期效果,即上层行车、中层停车,下层行洪。它不仅缓解了城市中心地区停车的困难,也缓解了纬二路的交通压力,对改善济南市区的交通状况和经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近些年,顺河高架路又经过数次北延、南延等工程,在济南市快速路网中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记者 徐敏 实习生 刘辉)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 城市快速路 顺河高架路 高架路 城市交通发展史

热门资讯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