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催生新动能”“新基建提振特高压概念股”“新基建和在线新经济带来巨大投资机会”……这段时间,从中央密集部署到地方积极响应,从企业投资到资本市场热捧,与新基建有关的各种新闻明显多了不少。
所谓“新基建”,指的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新基建”包含5G基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七个领域。近日,相关部门首次对“新基建”做出明确界定,“新基建”范围得到进一步延展。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司长伍浩表示,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方面。“伴随着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新型基础设施的内涵、外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将持续跟踪研究。”
在各行各业急切寻找新动能的今天,“新基建”被视为培植新业态的沃土,汽车、出行行业自然也不例外。事实上,从智能充电桩到智能网联汽车,汽车、出行行业正是“新基建”布局的重点领域之一。
充电桩迎来“智慧终端”质变节点
“充电桩产业的春天来了!”最近,中创科技e充网(以下简称“e充网”)常务副总经理李健的工作日程被安排得满满当当。
当2020年年初国家发出加快“新基建”的声音后,李健在一周内开了3次动员会。这位在充电桩行业打拼多年的老兵表示,“新基建”为充电桩领域带来了更多关注,也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新基建将刺激资本加大对充电桩市场的投资力度,为行业进步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事实上,对于不少新能源汽车的车主来说,“里程焦虑”一直是一个悬而未解的难题,而 “充电基础设施不足”则被普遍认为是导致“里程焦虑”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北京市充电设施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充电示范站,充电设施已经实现“互联互通”。中创科技e充网常务副总经理李健表示,随着充电设施“互联互通”系列标准的推广应用,充电桩运营商之间孤立运营的情况得到改善。
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12月,我国充电桩保有量达到121.9万台,其中公共充电桩51.6万台,私人充电桩70.3万台,车桩比约为3.4:1,仍远低于《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规划的1:1。
有专家认为,乘着“新基建”的东风,充电桩产业无疑将迎来新一轮建设热潮,从而弥补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短板问题。
在近日举办的国务院联防联办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发展司副司长蔡荣华表示,从行业协会摸底调查的情况来看,预计今年全年能够完成投资100亿元左右,新增公共桩大概20万个左右,新增私人桩大概能超过40万个,公共充电站达到4.8万座。
蔡荣华同时强调,在继续加大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同时,国家还将引导相关方联合起来开展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加强新型充电技术研发,提高充电服务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
有分析认为,除了数量不足,充电桩还存在有桩无人充,有桩等着充的现象。在李健看来,做到“充电网、车联网、能源网”三网融合,对于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李健以e充网承接建设并运营的“北京市公用充电设施数据信息服务平台”举例。
“该平台采用大数据手段对数据深度采集、计算和分析,帮助政府和个人用户更好地了解城市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情况,实现由原本单一的充电设备进化为智慧终端,从而服务城市、服务个人。”李健表示。
而在北京市充电设施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充电示范站,车主不用再为“一车多卡多App”的充电难题困扰。通过采用多运营商参与的方式,该示范站涵盖了多家不同运营商的充电设施,但均可以用“e充网”App启动充电并支付,展示了北京市充电设施“互联互通”的成果。
乘着“新基建”的东风,充电桩企业将迎来新一轮入场和加码,对此,李健透露,针对企业端服务上,e充网对充电SaaS云平台展开全面升级,为企业提供从建站选址、补贴申请、日常运营、安全维护等多方面帮助。
“对众多出行行业企业而言,目前,充电桩仅仅是作为充电设备而存在的,充电桩的数字信息相对独立。”李健表示,“ 在‘新基建’的助推下,以数据化、智能化的手段,加快建立快捷、便利、智能的未来新型充电模式,才能更好的为车主的充电体验、行业的服务升级提供保障。”
“新基建”为智能网联汽车解锁新场景
“整个校园静悄悄,广大师生却一直忙碌着。本学期,车辆与运载学院(以下简称‘车辆学院’)共开设了41门课程,同学们线上出勤率超过了94%。”近日,在清华大学车辆学院成立一周年校庆云论坛上,院长李建秋教授回顾了一年来该学院的发展历程。
在他看来,受疫情影响,全球汽车工业“同此凉热”。“汽车人要做好迎接困难和挑战的准备,并通过科技创新、模式创新迎来新的发展之路。”
在这所学院里,学子们有着一个别具一格的名字,“靓仔”。2019年4月,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正式升级为车辆学院,“靓仔学院”(与“车辆与运载”谐音)的名字也随之走红。
值得一提的是,车辆学院是在中国第一个以“Mobility(移动)”命名的院系,在学院名称变化的背后,是清华大学对于汽车行业发展大趋势的敏锐预判。
如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技术迅猛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给世界汽车产业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
“智能化、网联化”成了汽车人常常挂在嘴边的词儿,不少汽车企业正在由单一的“产品制造商”向“移动出行服务商”转型。有分析认为,这与中国高度发达的数字化以及相应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密不可分。
在业内人士看来,除了利好充电桩行业外,对于智能网联汽车来说,“新基建”也意味着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中国移动研究院研究员王泉认为,“新基建”重点布局的5G网络将直接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的性能和用户体验地提升。“云计算、边缘计算的云智能和大数据能力,将直接应用于汽车的控制和管理。”
而在君强汽车咨询总经理刘雄看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的大规模应用,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将获得极大的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普及率将会快速提升。
中国一汽智能网联开发院院长助理、电子电器研究所所长周时莹分析称,“新基建”将为智能网联汽车打开新的发展方向。
“目前,单车智能的成本很高,要实现L4级及以上的高度自动驾驶,只有‘聪明’的车还远远不够。”在周时莹看来,“新基建”将加速智慧交通的建设,实现车与车、车与路之间的有效协同,打造智能交通体系。
周时莹表示,随着智能交通体系的形成,整车厂的目标可以从“以车辆为中心”转移到以“用户为中心”的轨道上,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智能网联服务。
按计划,今年红旗将在智能网联上继续发力,以“知你”为目标服务用户,实现行为意识识别和交互,自适应拟人自动驾驶;到2022年,红旗品牌将在智能网联上实现“懂你”,理解用户、协同感知,做到自我意识认知和理解;到2027年,红旗品牌将实现“融你”,做到类人感知和群体智能,险境规避式驾驶。
红旗E-HS3正在进行AEB自动紧急制动试验。在中国一汽研发专家周时莹看来,“新基建”有望助推智能驾驶充分实现人、车、路的有效协同,提升交通安全,提高通行效率。
“通过智慧交通的建设,可以进一步提升车辆的拟人化程度,让车辆更加智能,给用户提供定制化的服务。”周时莹举例说,未来,如果车上是一位女性车主,汽车在行驶中就可以为她推送时尚的时装、健康饮食等信息。
她向记者这样畅想说:“把车里传感器数据、场景的数据、人的数据结合起来,打造车联网新生态,才能够产生好的场景服务。”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