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正文

陕北地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榆林延安粮食总产量293.55万吨

“我家种植400亩马铃薯,每亩产量3800多公斤,200亩玉米,均亩产1100多公斤,去年又是大丰收。”2月16日,榆林市榆阳区补浪河乡昌汉敖包村村民肖春林刚刚卖了4万多公斤玉米,他高兴地说,“现在生态环境好了,科学种田,全程机械化,每年纯收入60多万元。”

与昌汉敖包村相隔300多公里的延安市宝塔区川口镇王庄村,村民文强在自家的果园里修剪果树。“要产出好苹果,不仅要舍得投入,还要科学管理,修剪、施肥等每个环节都不得马虎。”文强说,“我家12亩果园正在盛果期,每年纯收入在12万元以上。”

肖春林、文强的产业发展是陕北地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缩影。

记者从榆林、延安两市统计部门了解到:2021年,陕北地区(榆林、延安两市)粮食总产量293.55万吨,是1949年34.67万吨的8.5倍;苹果产量492.55万吨,是1949年453吨的1万多倍。

70多年前的陕北,生态环境极其恶劣。北部地区地处毛乌素沙地南缘,一年四季风沙不断。“风刮黄沙难睁眼,庄稼苗苗出不全;黄沙压田又埋房,沙进人退走他乡。”当地流传的这首民谣正是当时长城沿线自然环境的真实写照。

南部地区沟壑纵横,植被稀疏,广种薄收。世世代代的陕北人面朝黄土背朝天,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收获着微薄的希望。

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进入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报道中国红色政权、革命和战争等。他在《西行漫记》中写道,“陕北是我在中国见到的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国家重点工程相继实施,在党的政策指引下,陕北人民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魄,北治沙、南治土,坚持不懈绿化造林,使漫漫黄沙变成了“绿洲”,延绵的荒山披上了“绿衣”。榆林市860万亩流动沙地基本得到固定半固定,植被综合覆盖度达到60%以上;延安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3.07%,陕西绿色版图向北推进了400多公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的持续好转,为陕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了坚强保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推动生产要素和生产方式持续转变,规模发展、科学种田,现代农业如火如荼。曾经的不毛之地变成“塞北粮仓”;昔日光秃秃的山丘如今硕果累累。

长城内外,高标准农田星罗棋布;延河两岸,标准化果园集中连片。曾经缺粮少果的陕北正在成为我国重要粮果基地。(记者 艾永华)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 陕北地区 现代农业 粮食总产量 生态环境

热门资讯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