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正文

以精品影视提升文化软实力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离不开影视产业。影视产业提供了满足群众精神消费需求的创意产品,向上向下延伸出丰富的产业链条,成为文化产业的核心门类之一。

精神消费是文化消费的核心内容,人们精神消费最为重要的对象物之一,就是以文艺作品为载体的精神产品。影视作品能够综合语言、音乐、造型、表演、摄影等多个艺术门类的表现方法,综合开发、满足接受者多元感官的感知需求,导致更为丰富的心灵体验。影视作品生产、发行、播映、衍生产品全流程,带动诸多产业部类的发展,具有综合性的经济发展功能。影视作品可以成为特定地域人文、自然资源的展示窗口和传播渠道,发挥一般宣传手段难以承担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影视作品蕴含文化价值,作用于人们的精神世界,是价值传播、文明培育的极为重要的载体。

安徽影视业的发展有着良好的基础,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改革开放之初,安徽电影一度领时代风气之先,产生了多部深刻把握时代脉搏、深沉回应时代呼唤的优秀之作。例如,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张弦的《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白沉等人的《大桥下面》、方义华的《月亮湾的笑声》、陈源斌的《秋菊打官司》等,发掘温暖的人性光辉,描绘古老神州在新的历史时期所展现的勃勃生机,展示中国乡土社会法治化、现代化进程,堪称时代的精神镜像,深深镌刻在改革开放的集体记忆中,参与了民族精神的建构。进入新世纪,安徽电影经过了一段调整时期。近年来,安徽电影创作扎实推进,年均备案影片120部、制作完成近30部、上映近10部。《第一书记》《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等影片获得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革命者》《红船》《进京城》等影片,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就电视剧而言,近年来,产生了众多脍炙人口之作。例如,立足徽州历史人文而创作的一系列电视剧《徽州女人》《大清徽商》《新安家族》《同门兄弟》《徽娘宛心》《徽州往事》等,铺展如诗如画的徽州时空,展开了一个个充满悲欢离合、爱恨情仇的动人故事,并且不乏家国情怀、天下抱负。2023年年初,一部以徽州为背景的电视剧《显微镜下的大明》热播,钩沉被宏大话语遮蔽的吉光片羽,从全新的视角形成对于历史的全新理解,使得徽州再次成为聚焦对象。就革命历史题材创作而言,《外交风云》《觉醒年代》等剧作脍炙人口。特别是后者,赢得了不同年龄群体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对于社会大众的一次极其成功的革命史教育。此外,《永远的忠诚》《黄土高天》《幸福到万家》讲述改革开放、新时代乡村社会热气腾腾的变迁,生动地再现了当代中国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上述成果,为新时代安徽影视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展望未来,要锻长板、补短板,推动安徽影视产业的繁荣兴盛,进一步提升安徽文化软实力、传播力。

安徽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是影视作品生产创作的宝贵素材与深厚基础。例如,安徽黄山,素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黄山所在的皖南徽州大地上,星罗棋布地坐落着诸多极具徽州地域文化色彩的古村落,形成独具特色的视觉空间。皖北是老庄故里、管子故里、三曹故里,从宋代新安理学到清代徽派朴学,流派纷呈、人文荟萃。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胡适引领社会风潮。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皖西先后组建12支红军主力部队,金寨更是全国知名的将军县。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淠史杭工程彪炳史册;改革开放以来,大包干精神、小岗精神等,是对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的传承弘扬与全新体现。要发挥好资源优势,使之成为电影创作的灵感源泉。

资源优势要转化为文化优势,离不开以精品力作讲好安徽故事。要转变创作理念,创新话语方式、叙事方式,使得电影创作能够写出新时代新征程新史诗,接通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例如,对于历史文化资源,要改变过去倾向于记传实录的表达方式,开拓再创造的空间。再如,要改变完美英雄的人物塑造模式,善于将宏大叙事接通平凡人的悲欢人生。

强化区域合作,乘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在政策、体制、机制、人才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全面、积极、主动地融入长三角。要对标对表先发地区的先进经验、有效做法,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找准自身角色定位,扬长避短,协作共赢。要积极搭建平台,汇集八方来风,外引内联,趁势而上。要积极谋划项目,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善于抓住机遇、创造机遇,参与文化产业战略投资、风险投资,实现效益最大化。

(作者单位:中共安徽省委党校)

来源:安徽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