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正文

陪拍,陪伴经济的新风口?-全球热资讯

“花240元体验一天小红书陪拍服务,我再也不当海马体的大冤种了”“xx陪拍,我超便宜”“本人好相处,审美在线”“拍摄器材CCD、微单”……最近,陪拍作为一种热门服务在小红书等各大社交平台兴起,从北京到上海,从南京到武汉,各地陪拍纷纷竞争上岗,成为后疫情时代旅游业回暖过程中一个值得思考的产业现象。

陪拍,顾名思义,是陪伴加拍照的组合,主打卖点有两个:满足陪玩、陪逛街、陪探店打卡的社交需求;提供高审美、高质量拍摄和修图的写真服务。陪拍的兴起集中反映了一些现代人的内在特质:社恐但渴望陪伴,追求自我呈现又惧怕审视,力求构建精致美好的生活与自我。


(相关资料图)

陪拍能够在写真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的原因在于便宜。每小时均价几十元,就可以美美收获朋友圈九图的一条龙服务,岂不乐哉?实际上,在陪拍流行之前,约拍早已在1亿多高潜用户的写真市场“混”得风生水起。那么,从约拍到陪拍发生了哪些变化?陪拍兴起背后潜藏的深层次动因又是什么?陪拍作为写真市场的新型服务类型未来能走多远、又将走向何方?

从约拍到陪拍:

陪伴经济的新表征

陪拍的火爆,反映了旅游、日常拍摄需求的激增,也成为陪伴经济在当下的新表征、新形式、新表达。

何谓陪伴经济?众所周知,共享经济出售的是物的单位时间的使用权,提供的是空闲的产品,以此类比,陪伴经济出售的则是人的单位时间的使用权,提供的是空闲时间和服务,满足的是人情感与精神上的需求,其在当下原子化社会,拥有极其广阔的发展空间,即将站上风口。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针对青年群体的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半数的受访青年体验过陪伴服务。2019年,国金证券研究创新中心便在《人设与陪伴经济学:如何排解95后的孤独和焦虑》中表明,预计在2025年左右,陪伴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400亿元-500亿元左右。

现存的陪伴服务主要分为线上陪伴和线下陪伴:线上陪伴,衍生了陪考、陪学、陪读等。线下陪伴有陪购物、陪看病、陪玩、陪健身等门类。目前来看,大多数陪伴服务均属于个体经营,他们通过淘宝、闲鱼、小红书等第三方平台发布信息,涉及的目标市场人群十分庞大,几乎只要能够两人而行的活动都能发现相对应的陪伴服务。陪拍恰好洞察了一些年轻人出游无人陪伴或者同伴拍照技术不足的窘境,满足了一部分人的个性化需求。

约拍是模特和摄影师用报酬吸引对方合作的形式,现在也演变为普通人与摄影师合作的一种拍照模式。约拍的目的很明确,即产出高质量成片,对摄影师的专业程度具有较高的要求,并且需要提前进行妆造、场景的整体构思与设置,价格也相对较高,几百到几千元不等。约拍的核心在于如何高效高质创作出片,不会涉及过多的情感体验。

很明显,陪拍从约拍服务细化出来,主打的就是一个陪伴,增添了许多情感元素,对于摄影师的要求不会像约拍那么高,一般都是摄影爱好者,价格也略便宜。

陪拍的重点在于在陪伴顾客游玩打卡的同时,捕捉、记录下其中的美好瞬间,相较于约拍的精致塑造感,陪拍更加注重生活日常感。对摄影师来说,这是既能练习摄影技术,又能赚取一定外快的美差一桩;对消费者来说,既缓解了一人游的孤独,又满足了较高质量的拍摄要求,可谓一举四得。

陪拍背后:

我们的孤独成了别人的生意

陪拍的走红并非偶然,它与当今的网络环境息息相关。莎士比亚在《皆大欢喜》中说,“这个世界是一个舞台,我们都是演员。”社交媒体的存在为每个人都提供了舞台并扩大了传播范围。我们日常观看的各类媒体和生活指南往往会对“个性”“魅力”“吸引力”着墨甚深,因此在这种注重个性的氛围里,每个人在社交媒体上都主动或被动地成为表演者。

为了表现自己独有的个性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人们必须善于“表演”,且要从各个方面管理自己的外表。正如戈夫曼的“印象整饰”理论,人与人之间的社交本质上就是一场表演,参与社交的人在不同的情境下扮演不同的角色,根据他人的期待来调整自己的言行,以此来获得他人的认可。在美图时代,表演的记录者是非常重要的,陪拍的摄影师恰好契合了这一举足轻重的角色,能为表演者在社交媒体上呈现更佳的自我披露效果,让人印象深刻。

孤独已经成为当下青年生存状态中的主流,重新塑造着他们对消费的认知与追求。可以看到,即使是在社交媒体如此发达的时代,人们的孤独感也没有减少,反而在不断增加。国外一项调查研究显示,社交媒体使用越多,使用者的孤独感可能会越强烈。社交媒体并不是真实的生活,我们像罗生门一样展示想让别人看到的东西,用经过美化处理的照片获得价值感和认同感,付出了时间却无法共享空间和情感,所以始终不能得到“朋友”提供的真实满足感。当人们因一瞬间的孤独情绪而产生消费动力的时候,他们的孤独就成为了别人的生意。

早在几年前就有商业机构推出名为“孤独经济”的白皮书,提出“孤独社交”这一名词。陪拍出现的一部分原因就是人在社交表演之外的悦己性消费。城市是众人一起孤独生活的地方,许多年轻人想通过陪拍找到同频的情感体验。拍照是一种很好的社交手段,两个陌生人在短时间内快速建立信任,用自由创作的方式遇见各种可能性,并为了最后的成片一起努力,自然而然就超越雇佣关系形成了朋友的氛围。

能否发展成一种固定职业

在生活这场大型的即兴表演中,陪拍的出现为摄影师和顾客双方都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却也存在一些问题。

陪拍对于摄影师来说几乎是没有成本的——不需要价格高昂的相机和镜头,甚至可以使用手机拍摄,也没有什么既定的风格,力求越自然越好,技术上也良莠不齐。许多摄影师会通过超低价来吸引顾客,就如同开启一个盲盒,无法确定是惊喜还是惊吓。因此参与者多且杂,基本只通过微信等社交平台来交易,没有固定的渠道和规则,这就要求摄影师和顾客双方有自觉的契约精神。且陪拍的参与者大多为年轻女性,在过程中更需要注意人身安全。

目前来看,陪拍是一片新的蓝海,存在一定的灰色空间。大多数个人小作坊式的经营模式,服务内容尚无保障、反馈体系不完善。消费者与卖家之间仅仅是口头约定,一锤子买卖谈价格,没有相应的规则制约,如果陷入纠纷,很容易成为法律法规监管的漏洞及盲区。

陪拍作为写真市场的新兴职业,以其公开透明的低价和主打陪伴的服务迅速走红,既适合普通的摄影爱好者练技术、赚外快,也可以让顾客获得更多记录生活的机会和拍摄可能性,对供需双方都有一定的吸引力。至于陪拍能否乘着陪伴经济的东风向平台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成一种固定职业,还需观之以待后效。

来源:大众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