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关系十几亿人饭碗。为严守耕地红线,近年来我国加大土地整治的力度,大幅增加了耕地面积,为粮食稳产增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奠定了基础。
黄石山地多,耕地少,有3000多年的冶炼史,高峰期有各类矿山2000多家,采掘业占工业产值1/3,因此留下了大量的工矿废弃地。近年来,黄石大力实施工矿废弃地复垦,累计增加耕地数万亩。
为提升耕地质量,黄石还实施旱改水工程,将旱地、缓坡地改造成高产水田。近年来,黄石累计新增水田3000多亩。
我省还大力实施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工程,全省新增试点项目46个,覆盖310个村,通过开展农用地整治、建设用地整治、生态修复等,增加耕地面积。黄石还地桥镇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将新增土地近8000亩。
然而,通过土地整治增加的耕地,由于种种原因,存在弃耕的现象。黄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土地整治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农村劳动力较少,种地积极性本就不高,新整治的耕地与熟地相比,土壤改良、培肥需要一个过程,前几年肥力不高,产出较低,加上分布零散,无法集中连片耕种等原因,造成新增耕地存在被弃耕、非农化、水田当旱地种等现象,经济、社会效益未得到充分发挥。
此次黄石率先尝试,通过建立激励机制、监督机制,调动地方政府和种粮大户、农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的积极性,防止新增耕地被弃耕,无人看管被破坏,阻止耕地被种植药材、苗圃等非农化、非粮化现象,确保“耕地姓耕,水田姓水”,既保障粮食安全,又促进乡村振兴。(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祝华 通讯员 唐玥 陈小虎)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